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8:03:37    次浏览
洱源梅子是云南省的特产。是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产品。因海拨高,所以很少有病虫害。 大理洱源县气候适中,盛产水果,素有林果之乡的美誉。在出产众多林果经济作物中,以梅子最为着名,号称“梅子之乡”。洱源梅子优质个大,色泽美观,含有多种维生素、有机酸,肉厚核小,酸脆可口,不仅是生津止渴的消暑水果,而且是医疗上用途甚广的药品原料。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,梅子的栽培、加工等各个环节都得到不断改善,梅子年产量达240多万公斤,梅子深加工也形成了酒、饮料、梅胚系列产品,深受省内外消费者的欢迎。植物学家最早发现的两个野生梅变种--刺梅和曲梗梅的标本是1887年和1888年在云南省大理大坪子采集的。 梅的果实通过加工可制成多种食品,如咸梅干、话梅、陈皮梅、糖青梅、干草梅、咸水梅、蜜饯梅、梅酱、梅泥……等风味特异的梅果加工品。大理白族妇女心灵手巧,加工雕梅、苏裹梅、炖梅、紫苏冰梅、青梅酒等特色食品。 洱源特色食品在洱源,除了当做水果食用和作为药品原料外,勤劳的洱源人还将这些梅子加工成各种造型美丽、味道甜美,又非常健康的食品。最常见的有雕梅、炖梅等等。雕梅,是白族传统名特食品。据史书记载,远在唐代南诏时期,就有探亲访友相互馈赠雕梅的风俗。雕梅因在青梅果上雕刻花纹而得名。制作工艺是以盐梅作原料,先用石灰水把盐梅浸泡,取出凉干,再用刻刀在梅肉上雕刻出连续曲折的花纹,从空隙处挤出梅核,中空如缕,轻轻压启成菊花状,锯齿形的梅饼,放入清水盆中,撒上少许食盐,以去梅子酸味,然后放入砂罐,再用上等红糖、蜂蜜浸渍数月,待梅饼呈金黄色时就可从瓶坛中取出食用。雕梅食味清香、脆甜。酸中带甜,沁人肺腑,生津解渴,开胃提神,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成份,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食品。 炖梅,又称“黑梅”、“煮梅”.它的制作技艺是以苦梅作原料,浸在陶罐内放在火塘的“子母火”(谷壳烧微火)灰中,持续加温1月-2月,待梅色黝黑时即停火食用。炖梅能搁置数年不变味。白族人常把它作为馈赠亲友的礼品。炖梅,白族人民用来作拌凉菜、煮酸辣鱼的调味品,比醋精还要酸。炖梅不仅是调味品,还是一剂传统中药,白族谚语说:“吃杏遭病,吃梅接命”.内服用于治疗慢性腹泻、痢疾,还有解热镇咳作用。外用捣烂后涂敷创伤、疮口,对清毒、生肌均有疗效。又是夏季解暑饮料,加糖冲释后味道香醇、解渴。是大理白族具有悠久历史的地方独特名产。 洱源最古老的两株梅至今仍健壮的生长在三营镇南大坪村,为明代所植,树龄约500年,属果梅品种,说明远在明代,果梅已作为一个成熟品种在洱源当地居民所看重。洱源梅子在历史发展过程中,形成了神、韵、姿、色、香、味俱居上乘的多种新、奇品种,其中主要品种有盐梅、红梅、大绿萼、小绿萼、朱砂梅、苦梅、杏梅、双套梅、珍珠梅等。